盡管有人宣稱新零售來襲、實體店崛起,但根據老方的觀察,除了餐飲和娛樂消費旺盛以外,其他的商場、批發市場、門頭等線下渠道還是疲軟的多。
以批發市場聞名全國的臨沂為例,其中的服裝批發商戶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初就已有不少關門改行的。
就算新零售是靈丹妙藥,許多的線下實體也未必有時間和機會等到。
何況在每一個新物種開始大面積覆蓋的時候,往往意味著過去的物種被淘汰掉,能夠轉型升級和成功融合的不會有太多。
畢竟,新的格局需要新的主角。
線上的生意也不太好做,這年頭,流量都向頭部的電商平臺靠攏,入駐商家的選擇有限,而成本卻日益攀升。
電商平臺費用上升的趨勢不可阻擋。
過去隨便可以開家店就日進斗金的日子早就過去了。以后的電商將會日趨專業化、精細化、垂直化和精英化運營,只有素質過關、分工明確的團隊才可以獲得發展,原來那種小兩口家庭作坊式的模式已經沒有機會了。
這種情況的底層原因是,隨著涌入的商家和消費者達到一定的規模,以后很難再有大量的流量進入,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,競爭必然愈發激烈,參考二八原則,20%的贏家通吃掉80%的份額。
同行競爭、自相殘殺的程度堪比養盅,以決勝出最強的一個作為老大。
實體店靠天吃飯,被動等待客戶臨門;平臺又是門檻日高,需要大投入和引進專業人才,那作為生產商、經銷商和零售商等供給側還有什么更好選擇?
老方的建議是:多元化、數字化、年輕化和平臺化。
首先,傳統企業一定要丟掉過去的包袱,多引進互聯網的基因,通俗點說就是天變了,過去的成功經驗解決不了現在的新問題,而你要想解決新問題,跟上時代發展,最重要一條就是多找懂互聯網的年輕人進來。
要注意的是,舊酒不去,新酒就裝不進來。過去的包袱不丟掉,那只會是瞎折騰一場。
這是最最重要的,其次才是多元化布局,線上線下的“兩條腿”走路,也就是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。
當然,這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資源優勢,在不同的階段做好不同的事情。
要知道,實體店會有搬遷、倒閉,電商平臺會有新要求、新規則,這些都是不確定性的因素,在別人的地盤上,你還不得不遵循。
越是成熟的市場規則就越多越細致,一個不注意你就會觸犯規則,被罰款,被懲罰。所以老方在上面說電商平臺的運營要專業化,不然不但是做不起來,而且還是做不下去。
因此,要做好銷售,就必須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。根據實際情況,電商平臺可以入駐,手機端要搶占,線下要轉型和布局,但唯有自己的官方獨立站(老方提醒:App不達到一定條件不可以做哈)才是最穩定的渠道。
域名、空間和網站都屬于你最穩固的數字資產。
當消費者意志崛起,他們不再追求單純的購買行為,而會有更多的心理需求,這是電商平臺無法滿足的,平臺方做的是對眾多入駐商家的共同性功能滿足,卻對各個行業、各個群體消費者的獨特需求不能兼顧,這就需要商家來通過自建電商來滿足消費需求。
平常做活動、做運營,不管線上線下,你的流量是引導到電商平臺上去的,是為它們帶去數據,而不是沉淀為你自己產品的忠實用戶。
而流動的數據是未來最重要、最根本的核心資產,你要拱手讓給別人嗎?
用戶資產數字化才是新零售最佳的切入點。線上線下一定會融合,而融合后的利益格局取決于我們現在的選擇。當線上巨頭紛紛收購線下零售并完成改造升級后,小玩家們還有多少機會?
只能向巨頭交場地費、買路費、服務費、保護費……因為你的核心資產都在別人那里嘛,給你的流量少一點,你就必然虧損。
所以,老方建議,就是現在!盡管慢,盡管見效需要持久積累,但你的獨立網站必須要建造起來并利用好。
.
只有你的官方商城才能夠靈活、多樣化、低成本的搞活動,增加個性化功能,豐富和消費者的互動、體驗,增強和消費者的粘性。
這些都是越來越擁擠、流量越來越貴的電商平臺不具備的。
很多企業習慣于做出產品后就扔給渠道,而不擅長和用戶互動,這在過去是經驗,現在卻是“毒藥”。
由90后開始,年輕人的消費特點不再是簡單的要求產品好,一種產品要想讓他們產生消費沖動,就必須先讓他們喜歡才行。你還以為只要產品足夠好,然后放在貨架上就OK了???
不見許多默默無聞的好產品都賠掉了底褲。
現在做生意,做品牌,顧客都是“玩”出來的,需要你千方百計的和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,建立信任,你要有趣有料才有錢途。精準定位,立體包裝,多渠道營銷,創造話題、講故事,引發關注和互動,從而為產品導流,并通過會員、交易、供應鏈、物流等精細化運營形成銷量,這才是現在的玩法。
效率和體驗是零售的本質,而新零售通過對零售人、貨、場三要素更精細的改善和運營,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,提高了消費流程的效率(并獲取到其中的數據)。
未來已來,變化就是機遇,前提是我們不再迷惑在過去的生產、經營、管理等模式的成功里,認清新變化,從經營“貨”轉向經營“人”,為新一代消費者提供差異化、個性化、碎片化的服務。
做生意不要想當然,跟著自己的感覺走,而要學會尊重、遵循商業規律。如今看似和銷售沒直接關系的東西,如對消費人群的時間和注意力的爭奪,其效果還比不上一次打折促銷帶動的銷量,但那卻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。
不再多說,懂得自然懂。
更多精彩請關注:http://www.www25673.cn